
這次麗芯回娘家,又聽到阿母在叨唸:
「麗芸現在這樣,麗芊賺那麼多錢,為什麼不幫她一下呢?」
麗芸是麗芯的三妹,前些時候身體微恙,最近打算重新開店做生意,
阿母的意思是當姐姐的麗芊至少該提供金援,表示支持。
阿母一向最信任麗芯,這種話阿母只會告訴她,
說這些話背後的意義是希望麗芯看在姐妹一場的分上,多多照顧小妹。
事實上,當妹妹們有需要,麗芯有哪一次不是勉力為之的?
而麗芊不是不顧念手足親情的人,只是她表達關心的方式不一樣。
阿母早該頤養天年,
卻老是為了莫須有的憂慮而耿耿於懷,難怪總是開心不起來。
「阿母,妳不要想這麼多,這件事我來處理就好。」麗芯告訴阿母,
阿母點了點頭,像是放下心,也像沒有。
過了幾天,麗芯和婆婆閒話家常,婆婆問她:
「兩個孫子是在鬧彆扭嗎?不然為什麼都沒看到他們在對話?
妳也該關心一下。」
麗芯和老公對孩子採取民主式教育,兩個孩子倒還乖巧,
但因為一動一靜的個性,總是各玩各的,
麗芯從沒見過他們吵架,也沒感覺他們有心結。
婆婆由於麗芯老公和小姑不親的先例,很怕歷史重演,
所以經常對她耳提面命,讓她感受到不小的壓力。
手足間的親情很珍貴,卻也不能強求,
有時父母急著拉攏,甚至為他們眼中弱勢的一方強出頭,
「我就知道你們比較疼他(她)!」當子女發出不平之鳴,
過度的介入干涉有可能成為離間手足的原凶,不過適得其反。
為人父母總是喜歡複製自己所堅持的一套---這叫強迫推銷;
或硬將自己生命中的缺憾投射在子女身上---美其名為「傳承」,
雖然用心良苦,但我不禁想為越來越多的獨生子、女叫屈---
以一擋四(自己的父母再加上另一半的父母),
這擔子---重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