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廠商曹先生閒聊。喜歡把老婆和孩子掛在嘴邊的他,是位戀家愛家的好丈夫、好爸爸。
才知道,曹太太在去年檢查出罹患了初期的乳癌,歷經化療和遍訪名醫的過程,如今病情總算安定下來。
雖然只是輕輕帶過,卻可以感受到他一路陪伴太太就醫的艱辛。他說,醫生在北部,一天只看診四個小時,每隔兩個星期,他必須起個大早,開上三個多鐘頭的車,在一長串掛號、等待、診療、等待、領藥……的繁複手續之後,再進入長長的車陣中穿梭移動,回家。一天就這樣過了;就這樣過了半年。
如此的南北奔波,不用說耗費的時間和心力了,所支出的金錢之龐大,讓人不敢仔細去數算。但看見妻子的臉上漸漸恢復了從前的光采與喜悅,他覺得一切的付出是微不足道的、值得的。
就在談話中,接到曹太太打來的電話,兩人討論著共進午餐的邀約,聽得出來,他們彼此體貼、恩愛,應是特別珍惜差一些失去的幸福吧!
此情此景,讓我若有所悟。
因為習以為常,我們往往視周遭的人、事、物為理所當然。
理所當然的認為父母親會永遠健在,於是,只顧著為美好的將來打拼,忙碌到連撥一通噓寒問暖的電話都忽略了。
理所當然的肯定幸福美滿的婚姻永遠不會變質,所以未曾用心關懷另一半,疏忽了枕邊人也有脆弱、需要扶持的一面。
理所當然將孩子視為自己的財產,反正跑不掉,而絲毫不對他們付出愛與關懷。
理所當然覺得自己身強體壯,是故無所節制的預支、揮霍健康,沒想過人終究不是機器,更需要適時、適度的保養。
甚至想像眼前的工作、財富、地位……會理所當然永遠屬於我們,以為這一切就如同空氣或水一般,是自然存在,而且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資源。
因為「擁有」,從沒有想過「失去」;只享受擁有的快樂,拒絕失去的痛苦於門外。
也難怪當父母親忽然病了甚至永遠離去,我們難免陷入措手不及的境地;當丈夫或妻子離開了,頓失依靠的感覺讓人痛苦到幾乎一蹶不振;孩子與父母間可能有形同陌路的一天;一旦失去了健康,滿坑滿谷的絕望教人在腦海中掠過結束生命的念頭……
我想,該被質疑的是「永遠」兩字---未來畢竟難料,豈能預知如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不會有山窮水盡的一天?
一分鐘無法呼吸,一天沒水喝,曾經如影隨形的所有就不再是理所當然。
未曾失去過,不知道自己竟是億萬富翁:以每一年來說,幸福婚姻值三百五十萬,健康的身體值一千萬……雖然這些只是帳面上的價值,卻是有錢也買不到的。
何不從現在開始,珍視和家人相聚的時時刻刻,也重新檢視並扶正自己的生活態度?趁著還有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