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鼓勵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女性要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,
活出獨一無二的自我,這樣的作法難道是錯的嗎?
話說,有這樣的女性:婚後在家中帶小孩,
空閒之餘又重新拿起了課本,而後再度回到校園修習課程,
於是覺得自己的思想水平提昇了,
而認為先生卻還在原地踏步,無所長進,
兩個人簡直無法聊天、溝通,和先生說話無異於對牛彈琴
(除此,他並沒有其他不良事跡),
痛苦不堪的她便帶著小孩搬回娘家,不再回來,
「因為感懷他的支持,我不忍心提起離婚」,
還如此誇耀自己的寬大。
我在想,學校裡頭教的究竟是什麼呢?
是打破傳統的新三從四得嗎?---
太太出門要跟從、太太命令要服從、太太錯了要盲從;
女人化妝要等得、女人花錢要捨得、
女人生氣要忍得、女人生日要記得,
哈!既是新時代的女性,
咱們不對男人頤指氣使或抱著不切實際的期望的。
「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」,
女人不會在一夕之間便覺得她愛的男人
忽然變得俗不可耐而面目可憎,
女人的心應該早就蠢蠢欲動,
「我成長了,他卻沒有」只是藉口,
因為不願意為自己的見異思遷而遭千夫所指,
所以先發制人為先生羅織一個「扶不起的阿斗」的罪名,
告訴大家自己的離開是合理的、不得已的。
一個人要有所成長,這是不容質疑的,
問題是:怎麼樣才叫成長呢?
今天過得比昨天充實,明天活得比今天精采,
或是日行一善,或是一點點改掉不好的習慣或脾氣,
或是學會一樣小技藝,這些不都是進步嗎?
如果說去學校唸個幾天書,
眼界和視線寬了,心境卻變得狹隘,
開始恃才傲物的認為自己高人一等,
因而瞧不起身邊的人,
那我會說這樣的學習根本是在開成長的倒車,
書讀到背後去了。
我明白夫妻之間假使已經到達言語索然無味、
相處起來不痛不癢的境界,
對於高度自覺的一方著實是件苦不堪言的事,
此時,與其心灰意冷的離開,
不如想辦法引導對方和自己一起改變,
或容許對方依照他/她自己的認知去做改變,
例如:男人由完全不做家事調整到一週做一件家事,
女人由完全不閱讀進步到偶爾翻翻報章雜誌,
這不是困難的事,只要循序漸進,必能日起有功,
總比什麼都不做,
徒然互相指著鼻子追究誰是食古不化的LKK來得具備效益。
也別忘了應該彼此欣賞,互相肯定。
無論身為人妻或人夫,自省是必要的,
當自己的腳步似乎有點緩慢了,不要渾然不覺,
即使無法迎頭趕上,至少不要落後太多,
請一起努力將曾經的感動找回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