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      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我高齡九十的阿嬤和勤儉持家的二姑



自從某人告訴我,我和他的生活其實是彼此扞格不入的之後,我開始思考:一般人是怎樣度過他們的一生的呢?


平凡就是福,但真的安於平凡嗎?還是在平凡中創作著偉大的樂章?人生以快樂為目的,但真的非常快樂嗎?抑或於快樂之中也品嘗著憂鬱的滋味?


曾經,我如此猜想:在一個人數十年的生命中,為了無往不利的應付眼前無奇不有、琳瑯滿目的花花世界,應該擁有各式各樣的寶物與利器。


例如:大量的愛---長輩的愛、手足的愛、同儕的愛和情人的愛,哪怕是寵溺也好,總算聊勝於無。要不,就時而無怨無悔、時而怨悔交加的愛著別人。


倘若沒有愛,有萬能的錢也是好的,至少可以讓我們消費消費再消費,即使為了凱蒂貓、葡式蛋塔得乖乖排隊等待,為了名牌包包、時尚手機必須勒緊褲帶,都在所不惜,只要能夠填補無限的空虛,並且平衡茫然的心靈。


要是不幸缺少愛的滋潤,又剛好「不小心」把每張信用卡都刷爆了,正在拮据度日,那麼就懷抱著一些恨吧!隨時隨地在恨,莫名所以的恨,恨蒼天不仁、恨神佛不義、恨社會無情、恨造化弄人,此恨綿綿無絕期;實在無處發洩了,開始恨自己為什麼要存在;嚴重一點的,於是惶惶惑惑遊走於社會的邊緣,不知所以。


等到為自己找到「活著真好」的真象,或者培養一點自我解嘲的本事,發揚阿Q精神,以黑色幽默看待世事,冷笑或笑到飆淚或皮笑肉不笑,照樣過日。


而萬一連自我消遣的能力都不及格,也別無選擇,就只有忍耐了,以「忍」字頭上的一把刀抵住心房,堅強的忍,暗罵在心裡的忍,緊咬雙唇的一忍再忍三忍,直到入土為安。


不過如今我慢慢成熟,漸漸懂得,所謂的一般人其實活得更複雜一些、更有心機一些。聰明的他們非常明白適者生存的道理---為了求生存,做人要有彈性,要隨機應變,所以他們不只是單獨擁有某樣寶物,而是努力讓自己獲致它們全體;即使分量不多,退而求不缺乏便可,且因時制宜予以運用,也就是說:有一些錢,有一些愛,有一些恨,或許愛恨交織,也懂得自我解嘲,當然,有時候也忍。


    最重要的,永遠心存期待---過去不好,現在不好,就期待將來一定會好;過去或現在沒有愛,沒有錢,沒有恨,就期待將來必然一應俱全;不知如何自我解嘲,不明瞭什麼是忍辱負重,就期待將來一定會豁然開朗,以便讓人生充滿倒吃甘蔗般的甜美。倒也值得期待。


至於某人之所以鄙視我的生活型態,會不會是因為他的感覺已隨都市塵囂而麻木,分明擁有絕世寶物卻以為那些只不過是一般人的平凡玩意兒?


 


PS 我有一本收藏剪報的小冊子,寫這篇文章的靈感,乃來自其中的某篇文章(多年前,中國晚報),在此僅對原作者(姓名已不詳)致上感謝與佩服之意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庭庭 的頭像
    庭庭

    姐姐的秘密城堡

    庭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7) 人氣()